admin 发表于 2018-12-17 14:19:06

化龙巷创始人钱钰:我的互联网创业故事

文 | 钱钰4260字 | 8分钟阅读
我的互联网创业一直在一个三线城市——江苏常州、围绕一个叫“化龙巷”的网站展开。如果你做过区域网站创业,大抵应该知道我们。曾经我们的网页设计是全国地方站的模板,同期比较知名的还有杭州19楼、厦门小鱼等。

从大学开始,我就阴差阳错地进入了互联网领域。读的是英语专业,但机缘巧合被学校网络中心老师发掘。从维护校园网、到创办南京师范大学校园网站“在意”、再到到毕业回家创业,我一直在做着“社区”的运营工作,对社区有很深的情感。 毕业后,我就职过大学教师和传统地方电视台策划岗位,直到2007年我从常州电视台离职正式创办“化龙巷”网站,为常州地区的网民提供信息服务。而今11个年头了,一直“专情”于本地市场。 本地生活服务业一直是巨头争夺的要地,美团、拼多多、唯品会,尤其将目标锁定在三四线城市。在PC时代,近水楼台,牢牢“掌控”过本地网民的,曾是散落在各个地区的地方站,只是好景不长。
移动时代来临以后,原本PC端的论坛等产品形态太过老旧,为区域网站提供免费技术服务的discuz和phpwind各自被腾讯阿里收购,产品上跟不上移动浪潮,短暂辉煌的地方网站全线溃败或转战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接棒地方生活,新榜发布的民生类自媒体榜单前20名中,约有一半是当年知名的地方网站。一部分传统的技术站长,商业模式和思维都比较陈旧,大多被拍“死”在后浪中。
城市微信公号自微信五年高速发展后便开始逐步衰落,到今年,除了一线城市依靠品质创作、策划能力还能维持营生,大多数三四线城市公号已经遇到了严重的生存危机。 化龙巷从3个人团队到300人团队,年营收从几十万到今天数千万,业绩增长保持每年20%以上。在这种恶战中我们生存下来,依赖的是坚持深耕的执著心,和未雨绸缪的危机感。
01
我们做了几件事——

(1)我们投入了更多的技术力量开发移动端产品“化龙巷APP”,甚至成立了类似“移动端Discuz”的移动社区项目“千帆云”,抢回本地流量高地。 (2)我们从绝大部分站长喜欢的吃喝玩乐小行业里走出来,聚焦了城市生活中的大额刚性消费,买房、装修、买车。 (3)我们强化了为本地客户提供各种服务的团队,以互联网为中心,打造新型的本地“广告公司”、“营销公司”、“活动公司”。 (4)微信的红利我们也没有错过,目前打造了本地领先的APP+微信公众号+电商小程序的流量入口。 除了做好化龙巷,我们也尝试过开拓外城市,2010年左右进军过南京,苏州,但由于团队能力和当时的论坛模式极其需要积累和文化积淀,这个创业铩羽而归。 在2015年,我们重启两个全国项目“千帆云”和“航加云”,分别为全国区域网站和区域媒体提供APP技术服务和垂直变现(包括商户小程序)技术服务。2015年12月底,我们成功挂牌新三板,股票代码(835034)。

02
第一桶金的故事 我的第一桶金来得并不算难。
在创业上我一直强调自己的责任感,不作不切实际的幻想。公司从成立开始,就一边建设平台一边做营销拓展,当时社区人气还没有到达最鼎盛时期,但好就好在当时的互联网是个新生事物,很多小商户愿意做做尝试。 借助在南京积累的技术实力和在传统媒体行业积累的策划功力,我们并没有花很大力气就做到了公司盈利,逐步从借用的别人的空场地,到拥有独立的办公室。 第一个一百万 第一个一百万,在成立公司后第二年(2008年)就达到了。
和其他技术站长“在家等广告”完全不同,受到传媒里强势领导和主动营销的影响,我总结了一整套的营销打法。当时招募了4-5人的销售团队,主动营销,什么活都干,第二年就直接干到了一百万的营收。 第一个一千万 在我的创业历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人:我的师父,一个成功的把两个户外媒体公司卖给两个上市公司的牛人。创业初期,他多次给我指导,在所有区域网站都还集中于吃喝玩乐的时候,他就和我指明了两条道路:第一,尽快脱离吃喝玩乐小行业,他比喻这种小行业是小老板用买菜的血淋淋的钱挤给媒体,让我专注切入房产,家居,金融等大大行业;第二,尽快利用市场声势和公关手段,做大网站品牌影响力,尽快提升价格为现在的十倍。
后来有机会到当时如日中天的“篱笆网”学习,他们的运营总监“花火”对我们倾囊相授:告诉我网站的定位一定要专注中产阶级的“家庭生活”,要做大家要花掉半辈子积蓄的大行业,高利润行业。那次谈话对我这十年创业太重要了,回来以后我就开始专注这些垂直行业“内容池”建设。 后来,在本地我做了很多专业栏目和大型活动,不断拉升平台“势能”,换了更好的办公室,提升了企业形象,同时借助当时的“分类信息”热潮,把网站流量带入新的高度。 2012年,我们收获了第一个千万营收年。 03
我的创业心得
1. 只专注一个点创业,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抓住永恒不变的价值”一直是我的理念,人是物理动物,中国是城市聚居型国家,城市人口密集度太高,各种需求旺盛,一定会有层出不穷的机会。 2. 不一味求大,既然选择了就不要羡慕别人。
曾经在行业互联网活动中我跟李彦宏、蔡文胜、赖凌峰、王小川等同行出游,当时看到很多比我年纪小的创业者身价已经上亿,会有很深的失落,觉得自己做的太小了。但后来多次去日本,感慨于他们的匠心精神、职业精神。——在日本,每个蛋糕师都会穿上职业服装,人人为自己的职业感到骄傲骄傲,确实非常打动我。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做巨头,既然我选择了本地生活,就做好手头的事情,把它干出价值来,也是对自己的交代。因此,这份不大不小的事业,我坚持到了今天。 3. 互联网不变的就是变。
从PC时代到APP时代,从APP到微信,每一波我们都抓住了没有掉队。对外界的一切有敏锐是互联网人的基本素质,但我们依然坚守自己的价值,赚流量快钱的能人每个时代都有,但机会永远只属于突破规则、先知先觉的小部分人。对于其他90%的人来说,追随这种浮躁速成的心态,会致命,我们选择把城市生活的商业逻辑打透。 4. 要用终局思维思考企业的未来,并不断反推节奏感。
终局思维就是你不能安于现状,要想到3-5年以后企业面对的状况和困难,提前做准备,比如我们在大家舒服地用微信赚钱的时候投入巨资开发自己的APP。在所有人开心的收广告费的时候布局了行业垂直。一度被人看不懂,但每次当大家把路走绝,我们却已经有了柳暗花明的新村庄。 5. 很多老板是死在“太有想法”这个事情上面的。
想法太多会导致员工来不及执行、客户来不及认知,并且销售本身传达信息也会打折扣。所以说不管什么企业,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侧重点。3年内的企业,需要克制、克制、再克制老板个人的奇思妙想,否则大概率是劳民伤财。
节奏感很重要,一个阶段完成好一件事也不容易,想得少才更有可能活得好。大多数时候人少,能力不够,想做的事却很多,还很急,最后忙了几年啥都没有,我见的太多了,这叫“贪”。我自己也经历过很长一段,处理这个问题的这个方式,叫“收窄”。 6. 融资并不是一定是创业的唯一路径。
我们企业从业11年,从来没有拿过投资人一分钱,活得也还不错。曾经有投资人要投我们,但是附带一堆对赌和回购条款,幸好我当时脑子清醒。在不缺钱或者没想好的情况下,千万珍惜自己的股份,我们行业里大部分最终分崩离析的平台大多也是因为没有处理好股权的问题。 7. 不要在变化中,一直采用上一次成功的打法。
每次的核心逻辑都会发生变化,以前的经验可能成为现在的瓶颈、劣势。
举例来说,做PC端和移动端是完全不同的两套逻辑,一开始做APP时,总是习惯把PC端的经验直接照搬过去。
比如,把论坛版块搬过去,但是用户每次点击菜单就流失30%,后来全面跟进主流模式,采用了信息流和算法机制,APP才迅速起量。再比如,原来在PC上的逻辑是,做一个汽车板块,人气足够旺之后,汽车商会投广告。但在移动端完全不是这个逻辑,移动端屏幕小,主要靠数据挖掘用户的地理位置、感兴趣的内容来锁定用户需求,通过数据挖掘,从而实现千人千面、更精准的广告投放方式。 8. 对的事情,只要自己能承受的情况下,要花最大力气去做。
我们最开始不重视移动端开发,没有提前布局,错过APP发展的两年黄金时间,只是赶上了末班车。
当时对移动端产品开发比较陌生,也了解到想做好APP起码要投入几百万,开发成本确实很高。最早启用外包团队不计成本地开发化龙巷APP,也是想提供给用户优质的体感,到后来慢慢发现外包团队做出来的产品体验并不好,所以又收回来自己做。现在看来,只要有决心,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9. 开放互联网时代,合作和服务是永恒的主题。
PC时代,我们进行异地扩张时是去其他地区抢占别人的地盘。现在,我们在保证中小站绝对独立的前提下做增量,为大家提供平台和服务,从而覆盖全国。 10. 一个公司的市场和销售一定很重要。
有再好的技术和产品,酒香还怕巷子深,最好的节奏感是公司赚钱了才发展(针对小公司),负债经营的心态是不健康,很容易走歪的。 11. 人才真的很重要。
以前觉得技术重要,后来觉得模式重要,现在还是觉得团队重要。
互联网基础建设越来越丰腴,90后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不需要太多的习惯教育,每个人都很熟练地使用各种工具。同时互联网的机会越来越落地,越来越接近服务和运营,在这种情况下在扩大模式和技术的重要不如经营好自己的团队。
以前我一直觉得要用模式带动企业发展,到今天接近300人的团队,我彻底改变了想法。——要通过现有的业务来培养人,然后通过团队来扩展新的模式和疆土,当你放下“自己懂得最多,自己最聪明的”执念,你会发现,面前的大门打开了。
未来互联网的精神是人才的竞争,很多人说信息大爆炸,信息越来越不值钱,但我觉得越是这样,信息的搜集整理提炼、沉淀就越值钱,为人匹配有价值的信息和内容,说近点是现在的知识付费,说远点是所有社区型产品的共同追求。这个生意以前好做,比如社区的黄金十年和微信公众号的前期,然后信息繁荣高度发展,门槛越来越高,用户对信息的精度及时度和专业度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公众号行业的大繁荣到大衰败,其实也是这个行业从野蛮生长到精细化高门槛的必然趋势。一句话说,大部分从业者跟不上时代和需求了。社区也一样,区域社区的广告客户少,变现能力弱,就请不起更好的运营人员,信息密度还是以前的强度,所以逐渐被更高信息密度的社区所取代,电影娱乐被豆瓣替代,家居被好好住替代,旅行被马蜂窝替代,金融被雪球替代。甚至一个精确的小领域在中国十几亿人口的放大下都有极高价值,比如凯叔讲故事。
如何保证区域社区的内容价值度?吸引力?粘度?可能我们面对的问题最大还是在于人才,制造和引导优质内容的难度指数级上升,人才素质和眼界完全跟不上。 12. 虽然我最终安心在本地创业,但是建议大家有机会去到大城市创业。
中国创业一定要抓红利,城市红利、互联网红利、人口红利,一切的红利都是最实在的风口。
如果再选一次,我会选择去大城市创业吧。

最耒阳 发表于 2018-12-17 20:25:49

66

淮南查查网 发表于 2018-12-21 09:58:36

666

微万盛my 发表于 2018-12-24 14:18:12

学习一下

13837371677 发表于 2018-12-25 15:48:07

小枫 发表于 2019-1-4 12:37:38

来学习下

小枫 发表于 2019-1-4 12:37:58

了嘻嘻嘻嘻

smile1 发表于 2019-1-4 15:17:54

666

张锋 发表于 2019-1-4 22:49:03

ql888111 发表于 2019-1-5 11:59:20

柬单网 发表于 2019-1-5 12:09:33

学习

微武穴 发表于 2019-1-6 16:55:35

学习了

安若 发表于 2019-1-13 10:51:01

学习

陶都网 发表于 2019-3-19 11:13:38

学习

笨小孩 发表于 2019-3-19 15:54:38

学习

青浦本地生活 发表于 2019-3-21 15:15:22

6666

大德阳 发表于 2019-4-15 17:27:11

666

anzhoulife 发表于 2019-4-15 19:21:44

刘建军 发表于 2019-4-16 10:28:24

6666

霍邱论坛朱治东 发表于 2019-4-17 14:51:24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化龙巷创始人钱钰:我的互联网创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