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的重点,是“犯错”两字!请不要讨伐我为什么把杂志从南航休息室拿走!我以后会多多乘坐南航飞机来弥补内心愧疚的。 “掏钱”是一个天生自带5点“伤害”属性的词 忧虑!忧虑!忧虑! "怒" "肆虐“ ”尴尬“自带5点心理伤害属性 ”迷路“,这是多可怕的事 ”烫手芋头“自带5点火系伤害 ”池鱼之殃“自带5点水系伤害 ”阴影“”独活“自带”敌人队友冰冻“属性 ”愤懑“,可以将你的生命值上限减5 此标题直接剥夺了巫师所赋予你的魔法保护 ”前景堪忧“给你要对抗的终极BOSS所有性能指标提升5% ”杀手“”杀手“”杀手“,快来看”杀手“ ”敌人“+”办公室“,擦,这不是猪一样的队友嘛,大难临头了 《Businessweek》上也有毫无乐趣的烂标题,比如《迷你时装秀》。
总体而言西方人写标题总是危言耸听,因为人家的报业是相对市场竞争一些,大家都以抓用户、抓关注度为导向的。西方读者这么多年也都见怪不怪了。要是哪个西方媒体用哪些不爽的词来说中国,别放心上,他们也是那么说自己总统的。
如果本文点赞数超过200,我会更新第三条技巧 第三招:没有矛盾也要创造矛盾擦,开了一下午会,晚上回来发现已经1K5的赞了!
亚里士多德曾经创造了经典且基本的逻辑定律——无矛盾定律。它可以表述为:A不能是非A,A不能既是B又不是B。“One can not say of something that it is and that it is not in thesame respect and at the same time”人不能同时说Yes和No。由古至今,人都厌恶不确定性,厌恶变化,厌恶矛盾。
可在电影领域,“矛盾”又恰恰构成了”戏剧性“,它可以刺激大脑活跃起来不再待机。如果没有“矛盾”,剧情很平,大脑在放假,你看完电影很快就忘记。观众非常讨厌人物形象平面化(脸谱化)。所谓平面化就是英雄就永远高大上、毫无瑕疵;坏人就永远冷血不值得同情。咱中国传统电影都是这套路,所以没人爱看。斯嘉丽形象为何深入人心,它让人又爱又恨啊。
一个好的编剧,会给电影的主角设定自我冲突的性格;给他施加压力,让他面临选择,让他性格面临改变。最最经典的人物形象是“肖申克的救赎”。为啥三国演义好看,大奸贼曹操哭郭嘉、大英雄关羽败走麦城都是矛盾的集中。 所以,你是否尝试过,强制你的读者面临一次矛盾选择? 绿军和篮网的大交易,妙招还是昏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