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给苏州某个自媒体老大发了一段微信,我说再不做APP就晚了,因为我感觉微信公号已经不怎么着力了,温水煮青蛙的水都要凉了。
为此,我愿意给他,和一些初入APP坑的朋友们,稍微解释下我们已经做了APP的人的一些感受和想法。
移动端已经不是PC端了 逻辑上发生三个核心变化
1. 信息找人
产品需要单一、简单。
用户不愿意理解你的逻辑: 列表导航式逻辑在移动端被摒弃,社区板块模式被信息流淘汰,用户不愿意去理解圈子还是板块,复杂的页面模式不再拥有用户(例如抖音整个产品只有一个界面)......
所以必须依靠技术和算法,“让信息找人” 。
2. 公众号是“推”,APP是“吸”
微信的逻辑是:粉丝同时看到一条单一信息,或者朋友圈正好浏览到一条信息,实现小部分内容的短时间爆发和后续转发带来的持续裂变传播,核心是“推”。
而APP一定是通过信息流和PUSH不断抓取用户,让用户长时间浏览,俗称“吸住用户”。
3. 强交互
用户在移动端非常关注自身发布信息的“被关注”,俗称“红点关注症”,所以一定要想办法加强用户和用户之间的点赞、回复。
氛围起来以后才能拉动整个移动端产品,用户交互提升后每日多次打开,也是APP相对微信的最大优势。
内容和用户运营核心三句话
1. 强UGC内容依然重要
一定还是要抓一批人由他们带来内容和回复,紧接着再扩散、循环往复。简单说,还是要有核心的活跃用户、高质量产出用户(如旅游、购物、美食)。
2. 强PGC补充
移动端内容必须是强需求和强匹配。
用户不愿意浪费时间,你的内容必须是稀缺的,对大众有价值的,所以对整个城市用户有实用价值的信息才会被广泛传播,如天气、房价、政策信息等,类别太多,非常丰富。
我们这块人力投入很大,并且不断追求信息的“及时,深度,观点,互动” 。
3. 社交板块抓人、抓颜值、抓活跃
大宜宾的案例大家都听过,我就不再赘述。
文化三个关键字 气质、定位、价值
当然,只有一个内容承载更宽的平台才能做文化。
1. 恰当的气质
要符合年轻人群的气质和诉求。核心产品的UI调性,千帆做的还不够好 ,核心用户产生内容的气质,这个每个站点都可以努力。
2. 核心的定位
“爱生活 爱上化龙巷”、“万能的化龙巷”......
“每个网站都有一个网友对这个平台认知的口号”
告诉用户什么是生活,告诉他们要做精明的但有品质的消费者。我们是什么?我们是万能的化龙巷,帮你解决各种问题。
3. 本地人的价值,三近一反
“三近”指的是相近的地域如小区写字楼、相近的年龄、相近的兴趣爱好等,“一反”最早是指性别相反。
在运营中的实际应用和场景扩大。
内容和用户的三种不同运营方式
1. 单一的内容运营(民生板块)
以看和互动为主,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看70%、互动30%。
2. 半内容半人群运营(旅游、婚嫁、家居)
一半看看内容,一半找找人,甚至直接找找商业资讯(导购内容、市场情报) 。
3. 全人群运营
如圈子产品 (抖音底层是人,然后人产生和他自己有关的内容),核心还是交友 。
以上。 自己的随笔,但绝对是干货,能不能看懂只能随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