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热点] 中元节,最能体现中国人生死观的节日

[复制链接]

311

主题

311

帖子

316

积分

认证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19 10:04: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中元节,最能体现中国人生死观的节日十年砍柴2016-08-17 21:08

农历七月十五是传统的中元节,这个节日的主旨是悼念祖先、安慰亡灵。我居北方已经二十七年了,这个节日在北方似乎可有可无,而在南方,则相当隆重,不亚于元宵、清明、端午和中秋。
在 我的老家湘中地区,从七月初十或十一开始“接老客”,各家各户把老家的灵魂接回家,这些日子每天供养两餐,每顿饭视若列祖列宗还活着,回到了生前的老宅, 和子孙后代一起进餐。到了七月十五晚上“送老客”,准备礼物送祖先的灵魂回阴曹地府。“老客”回家的那几天,平时调皮捣蛋的小孩子多也规规矩矩,好像死去 的爷爷、奶奶回家来了,和自己坐在一起吃饭。而到了七月十五的“送老客”时,大人带着小孩在村口烧纸钱、摆上桐叶包着的糯米粑,送祖先的灵魂回到他阴间的 住所。
把祖先称为“客”,或许体现了中国人将死去看成远足,回家已是客人了的豁达生死观。我后来读到《古诗十九首》中的诗句“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立刻想起儿时随父母在村口“送老客” 的场景。
这样的习俗,也是传统的“祭如在”、“事死如生”的观念的反映。如果说八月十五的中秋节是中国活着的人全家团聚的节日,那么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则是活着的人和死去的祖先超越阴阳两界的团聚节日。
清 明节偏重于“上坟”,在春暖花开、草木开始生长的季节,去祖先的坟茔前拜祭,顺便查看坟墓是否完整,也有向外人确权的含义:此坟墓尚有后人,此坟地是有主 的。而中元节则偏重于情感上对祖先的感谢与追思。大约此时瓜果、米麦已经成熟,可以用收获的新米与瓜果来感谢祖先的庇佑。
中 元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却发端于诞生在印度的佛教。中元节就是佛教的“盂兰盆节”,为了纪念释迦牟尼一位以神通著称的弟子目犍连地狱救母。据说目连的母亲 生前作孽太多,死后堕入阿鼻地狱,受尽了苦难。目连知道后,不顾个人安危下地狱,经过千难万险救出了母亲。我们知道,佛教诞生在印度时,僧侣出家就是无君 无父的化外人,以平等之态度悲悯世间万物,而不是单单因为国王有权而尊敬他,所以有“沙门不敬王者”之说,同样要放弃俗世的姓氏和家族,和中国传统的光宗 耀祖是反着来的。但是佛教到了中国要生存、要发展,必然不能违背中国传统的价值理念:忠孝。目连救母的故事就是中国传统的孝道和佛教的果报观念杂糅,经过 时间的冲刷,土、洋结合得浑然一体。可以说,中元节是佛教中国化的范本。
每到中元节,当各 家各户接祖先的灵魂回家做客时,那些没有后代的孤魂野鬼怎么办?他们会感觉到孤单,会心里不平衡,会嫉妒之火中烧,难免在这一时刻在阴阳两界作乱。为了安 抚这些无人供奉的孤魂野鬼,乡间一般会以村为单位,百姓筹钱来举办烧纸钱、放河灯、施舍水饭和唱大戏这样的公益项目。
中元节时的大戏,俗称“鬼戏”,有一些特殊剧目一般不会上演,只有七月半“接老客”期间演出,往往一演数日甚至半个月。《目连传》是南方的川剧及湖南的祁剧、辰河戏在中元节期间上演的传统剧目。
上 演《目连传》是想通过目连下地狱救母的法力,对亡灵起到超幽度亡作用。中元节演出《目连传》是一件大事,被称作“万人缘”。由主事者发起,组织“醵金酬 神”,家家自愿捐钱,结万人缘。湘西沅水边的大码头浦市曾有浦兴古寺,寺前和尚坪是唱目连戏的场所。寺前有明崇祯四年的石碑镌刻有:“浦兴古寺为阖市礼佛 圣地,每年中元节,内修盂兰盆会,超度伤路亡魂,使生轮回天界,免得孤魂流离,俾建善姓,因果圆满之日,高挂郗氏幢旌,预期演唱四十八本目连戏曲,忠孝节 义,善劝善缘。”
《目连传》剧照
湖 南有些地方唱《目连传》得搭专台,搭台所需木料,也由众人送来,管事者在木料上标明送来者姓名。戏演完后拆台,各家照旧领回并视为吉祥物:用来盖房子,家 宅安宁;用来作棺木,死者超生。唱这个戏的戏班也必须十分虔敬,开演前要全班沐浴、吃斋,任何妇女不准到后台,要在唱“刘氏开荤”之后才可吃荤。
除 了《目连传》,中元节所唱的大戏还有其他一些反映鬼神世界和倡导忠孝的戏,如《钟馗打鬼》《西游记》《封神演义》《岳飞传》等等。我的母亲告诉我,她小时 候在中元节看“钟馗打鬼”的戏,那钟馗在台上威风凛凛,惩罚那些不听话、企图兴风作乱的野鬼,台下纷纷叫好,有人将糍粑和钱币抛到台上,以酬谢“鬼王打 鬼”而使地方安宁的钟馗。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七月半接老客,是一场促进阴阳和谐的维稳活动。有后代的灵魂,恭恭敬敬被接回去供养,然后送走,便有接下来一年的安宁;那些没有后代的野鬼,由民间众筹来供奉、安抚;如果还有不满足想闹事的野鬼,则由鬼王钟馗来惩罚,以严肃鬼纪——胡萝卜加大棒。
中元节的习俗不仅存在于本土,也随着中国人漂洋过海到了南洋。新加坡学者许振义兄前不久发了两条微博,可证明新加坡华人中元节的气氛远比中土浓厚:
其一:
农 历七月初一。给好兄弟指引道路的蜡烛和香柱。旁边还有人烧冥纸我不好意思拍她照。【中元节的意义:一是缅怀先人,二是普渡善待无主的好兄弟,体现乐善好施 的精神。每年中元节,各中元会或多或少都会把标福物得来的钱财捐赠慈善机构和团体。当然了,在民俗中,免不了求财免灾趋吉避祸的各种诉求。】
其二:
《新明日报》:看七月歌台的一个禁忌是,歌台的第一排座位千万不能坐。这是按照中元节习俗流传下来的传统,因为七月歌台本来是表演给“好兄弟”看的,所以歌台前面第一排都会留几张空椅子,让“好兄弟们”坐着观赏。你知道除了以上,观看歌台还有另外6个禁忌吗?
许先生微博中所说的“好兄弟”就是没有后代供奉的“野鬼”,新加坡的七月歌台习俗和湖南乡下从前中元节“唱大戏”目的完全一样。只是今天中国本土中元节时此类唱戏娱鬼神的习俗渐渐消失了,这也是“历史求诸于野”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移动开放平台  

GMT+8, 2024-6-15 17:4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