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招聘网站上输入“新媒体运营”,符合搜索条件的岗位空缺成千上万。我们看到移动化带来的多行业变革,几乎每家企业都在考虑新媒体平台投入,微信、微博、App,好像不做就赶不上时代弄潮。然而,多数人对新媒体运营的岗位定位真的明晰吗?借用《围城》的比喻比较恰当,城外的人想进来,城内的人有自己的迷惘。
我们不是账号管理员,更不只是内容搬运工
不明真相的群众一定会想,新媒体运营人员的日常,不就是管几个线上账号?是假装段子手发微博,是每天做公众号推送,是保证App首页内容正常更新。值得一提的是,这群不明真相的群众里,很可能还包括了运营人员本身。
说到这儿可能有做运营的同学跳出来反驳:这绝对是误区。我们不是单纯的搬运工!每天的工作确实面临选题、写稿、P图、排版,但除了内容,我们也有粉丝活动,我们发传单,我们搞抽奖。
那再问问自己,自家平台搞活动了,几万粉丝做出了多少参与量?活跃的用户数量在抽奖结束后还剩多少?你会不会是那个领完洗衣粉就取关卸载的人?即使不取关,不卸载,你真的会看吗?还有一个更让新媒体运营人员揪心的问题:为什么同样是发文章、做活动,你写东西没人看,办活动没人理?是文笔差,策划能力不够?
答案是NO! 一篇内容、一场活动,反映的不只是一两项运营技能,而是一套完整的营销思路。只有缜密的步骤下,才能打造出有记忆点的爆款。
做到这六点,你才是合格的新媒体运营人员
理解产品 不管你是做微信,微博,App,扪心自问平台里的每一个功能你都清楚吗?会用吗?“能否快速响应用户问题”是最浅层次的要求。熟悉产品研发历史、版本更新,理解用户的使用场景及产品最大“卖点”,不理解产品,就没法把形形色色的运营手段发挥到极致。
了解用户 80后是怎样一批人?大学生关心的社交功能有哪些?家庭主妇每天有多少时间花在家庭之外?我们习惯看各种用户数据分析报告了解某一个特定群体,或通过一类经过总结的结论来决定自己受众的定位, 却忽略了一线运营就是要跟用户打交道的事实。
不同年龄层的喜好特征、行为轨迹都应该在运营人员日常与大家的接触中被发现、被归纳、被利用。什么叫“投其所好”?好比出拳要打要害,不能往棉花上砸。 记住,你,要比任何人,都了解你的用户。
内容产出 在理解产品、了解用户的前提下,我们需要练就更扎实的基本功。不管是转载、改编、原创,做好内容是新媒体运营人员的第一把刷子。在工作中,一定要清楚自己手上有哪几个稳定的内容来源,磨练出带有个人风格特色的内容输出能力,精心把控每一次成文质量。 原猫扑产品运营总监就常问手底下的人:你会仔细斟酌每一句文字么?你会仔细选择每一张配图么?你既然知道配图和不配图的区别,效果差几倍,那你都配了么? 以上问号,你的答案是什么呢?
活动策划 除了内容,我们依旧需要通过活动策划去拉升某几项重要的运营指标,不管线上还是线下。在预热阶段就整合好手上的资源,合理分配,做微博运营的也得想到有微信这一道资源,做客户端的也可以结合线下实体,总而言之,就是在活动开始之前积累最大限度的关注,这时候H5、文案、配图都可以上了,功效是强化用户记忆点。 可是,我们必须再直面一个现实:转化率。广告banner滚个不停,受众面积确实大了,最终真正参与、下单的人有多少? 以个人经验来说,这时候找到用户中的“意见领袖”太重要了。以往做客户端有奖话题活动,同样10个名额,在保证相对公平的前提下,比起大部分时间沉默、活动期间才冒泡的,我们更愿意发给曝光率高、有一批粉丝的活跃达人型用户,毕竟她们一个晒单自拍,就有可能让更多用户对下期活动不自觉产生期待,几乎是免费宣传。
渠道选择 这一点上跟活动策划有少许重合。有句话挺在理:内容是1,渠道是0。如果我们只闷头做内容,不传播,找不准转化率最高的渠道,质量再高的内容也有浪费之嫌。 现在开始,请清点一下手上的渠道资源,可以是用户粉丝,可以是线下商家,可以是同类媒体平台, 能建立联系的及时建立联系,总之想一切办法增加曝光。一篇内容问世,如果能传播把渠道运用得出神入化,你就赢了一大半了。 数据分析 统计工具很多,你至少得用上那么一个。数据分析对运营行为具有强指导意义。我们通过收集数据,关注浏览量、新增用户、日活粉丝、push打开率等等每一次起落,解析背后原因,得出可行性结论后再调整运营策略。而你研究过数据吗?定过目标吗? 一句话,没有万能钥匙,没有通用手段,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
参与新媒体运营,其实是在参与这个时代。 当你迈过更高的门槛,一定会迎来更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