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0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重奏》已完结:有志向的三流,就是四流,那我还是要当四流

[复制链接]

2570

主题

2570

帖子

14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28 09:14:0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浙江
《四重奏》已经完结了。
这是近几年来唯一一部我一分钟都不能耽误要停下手里所有事情去追的剧集。
之前做过一个安利在这里→这部电视剧,是艺术品啊!
因为有坂元裕二作品《追忆潸然》的后半截差强人意,当时有朋友让我们不要太早下结论,万一后半截崩了咋整。
事实证明从开播到现在,稳稳高分剧。
刚开播,9000多人打出9.2。

现在分数,3万多人,9.2。

《四重奏》的表达非常节制,每条线索都用细节点到为止。但克制才有隽永的力量,当前面的剧情都铺陈完了之后,看最后一集对我来讲处处都是令人动容的泪点。
那么,还是总结一下吧。
都大结局了,这篇总结文章当然有很多剧透,还没看的撤离吧看完再回来看这个。
【金句和生活哲学】
编剧坂元裕二本来就是金句王,《四重奏》的金句频率甚至到了让部分观众投诉做作的程度。
但我更想说的是编剧对生活的观察。
每一次金句,都是编剧对生活细节的哲学提炼。
像是『为什么物品在商业化过程中失去了它本该有的名字』。


还有『一起用洗发水的人是家人般的亲密』


以及『哭着吃饭就能活下去』。

吃饭是《四重奏》里最重要的场景,无论现实里是在调查谋杀、买卖户口,还是面临什么生存危机,他们都要好好地吃饭,从炸鸡到咖喱,从火锅到炒饭。
卷被带走了,其他三个人让自己坚强起来的方法,是学会做饭,然后好好吃饭。

而以上这些生活哲学金句大部分都发生在吃饭过程里。
吃即生活,吃即哲学,大概东方社会都是这样。
【得不到的爱情】
《四重奏》的口号是「全员说谎,全员单恋」,每个人的爱情都是不可得的。

得不到的爱情才是朱砂痣和明月光,才让人辗转反侧,才会被放在手心里翻过来倒过去地观察和琢磨。
卷和老公的爱情看似是《最完美的离婚》番外篇,但跟光生和结夏那种“在一起就吵分开又舍不得”的婚姻也是两种模式。
卷的老公喜欢的是作为文青神秘又在生活之上的女人,他的目标是结婚之后也要有恋爱的感觉。

卷喜欢的是找一个老公过家庭生活,有家人的感觉,人间烟火气都会让她觉得珍贵。

于是两个人完全背道而驰过不下去。
有趣的是在第九集编剧给这种差距加了最意外的解释:卷是一个买了假户口脱离痛苦生活的女人。正是因为这样,普通的柴米油盐夫妻对她来讲都是珍贵,都是安全感。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就是这样。

别府对卷,是很典型的倾慕心中女神式情感。
这段告白,纠结又动人。

雀喜欢别府,但是知道别府爱慕卷,而卷也是对自己很好的人,所以干脆撮合他们吧。
这种喜欢,是“喜欢到忘记自己对他的喜欢”。
但老爷爷说,你这样爱一个人,也是很耀眼的。

而家森对雀的喜欢,是那种不好意思展示出来的喜欢。
他假装老司机教导雀,被不喜欢的人告白了,只能说谢谢。

之后家森现场演示,其实借着这个机会对小雀告白。小雀以为是配合演戏,果然回答了“谢谢”。家森的眼里有轻微的泪光,嘤嘤嘤。

然后才说出了那句”我开玩笑的“,倒到一旁抱住了柱子。

装成老司机的纯情男子才让人没有抵抗能力。
你看啊,爱情多痛苦,但爱的过程还是美好的。
《四重奏》还隐隐暗示了另一件事:爱一个人而不得,也不必记恨或者离开。
爱只是很多种感情的一种,人和人之间相互了解相互信任,也是美好的感情。
小雀无法面对亲生父亲和自己的过去,卷会体贴地告诉她不去也没关系,我们回家吧。


轮到卷要开始讲自己的过去,还没出口就泣不成声,小雀也一样安慰她:别说了,没关系。

只要大家懂得彼此的心意就好,喜欢一个人是不会欺骗的。有了喜欢的心情,就能前进。

而卷之后不肯回到三个人中间,也是雀提出要去把她找回来的。
在路边演奏他们最喜欢的曲子,卷忍不住被打动,笑着转头。

雀拉着卷的手,发现卷的手已经变得粗糙

也长出了白头发

小雀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给卷披上,跟家森和别府说要带卷回家。

小雀抱住卷,家森抱住小雀和卷,别府在旁边温柔的笑。

有这样的惺惺相惜,爱情可以掺在里面,也可以抽离出来。
找到志趣相投又好玩的人,相互支持,这种感情不管是否会变成爱情,都很好吧。这可能就是更大更高级的爱?
【小确丧与梦想】
看到豆瓣影评里有人把这部戏的主旨概括为“小确丧”。听上去似乎是这个调调,但《四重奏》最终剧情走向不是“丧”。
梦想和艺术,才是《四重奏》真正要讨论的话题。
第一集就讲了梦想和生存选择的关系:蚂蚁和蟋蟀。
蚂蚁把梦想当兴趣,所以生活没问题,蟋蟀坚持梦想却掉进了漩涡。

把梦想当作兴趣,生存第一,是安全的;把梦想当作人生,则是危险的。
过去有很多故事都讲这件事,但有两种发展方向。
一是励志鸡汤(或者干脆是鸡血向):只要我们坚持,人生就有希望,梦想就可能实现。
这种故事太多了,有时候他们是一路坚持梦想先成功,中间受了个打击再恢复;有时候他们是先选择跟生活妥协,再回到梦想里。但总之,只要他们抓着梦想不放,梦想就会回报他们。

第二种是讲述梦想面对现实的残酷。
热爱艺术的王彩玲,觉得自己和小镇格格不入,但她永远也没办法变成真正的女高音歌唱家。

这个故事成为当代文青心头一根刺。《立春》给王彩玲的结果是明确的“无法成功”,但可以养一个孩子带去她魂牵梦萦的北京看一看。
而《四重奏》呢?
它开头就说有个钢琴家为了演奏不惜欺骗世人自己有绝症,让卷质问大家要当蚂蚁还是蟋蟀。之后却顾左右而言他,讲了骗局,讲了夫妻,讲了亲子关系,一个一个反转次第上演,梦想在这些看似悬疑却都有现实投射的生活琐事周围影影绰绰,时不时闪现一下。
一个典型的日式小清新故事会直接讲四个怀才不遇的人如何在一起相互取暖,面对世人的嘲笑;《四重奏》选择把悬疑和小清新故事的交织,可能会让冲着密集反转故事来的观众失望而归。
但我就是喜欢这样的设置。
生活中的烦恼本就令人疲惫不堪,日子都快过不下去的时候,这些人——买户口逃离家暴继父的女孩,被亲生父亲打造成骗子少女的人,没钱养孩子的父亲,在家族里抬不起头来的儿子——还讲什么梦想,想什么艺术呢?
可恰恰这个时候,才需要这些啊。
艺术和梦想不是上流贵族、成功人士的奢侈品。
是在人生的痛苦里,有这些东西的抚慰,会更好过一些。
卷在结婚后就放弃了拉小提琴,是丈夫离家出走后她拿起了小提琴,用音乐来宣泄痛苦。

早在KTV里第一次相逢时,他们就这样交流音乐给的感受:开心,放飞心意。

但把艺术作为职业,光靠自己开心是不够的。
他们并不是天才,甚至也不是优秀的演奏者。
卷一听说有到音乐厅演奏的机会直接掉头就跑,说自己肯定不行。这种心情,很多人都懂吧?与其被大家无情地嘲笑,不如自己把梦想藏起来,不如自己先逃走。

别府的哥哥给他们找了一份工作,那个经理这样称赞过他们的演奏。


这些话真好听啊,但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他们一直很犹疑。


直到演出当天,真相才揭开。这不是什么严肃演出,他们没有排练的时间,最后被勒令做做演奏的样子直接放录音带。

这里有一个很微妙的剧情:卷的选择。
被命令假演奏,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愤怒;揉起乐谱扔掉,坚持高贵的原则要放弃。

但是卷建议大家,我们来做一做吧。

为什么卷要接受假演奏?
我的理解是:她知道自己的水准并不够格成为职业的演奏家,甚至于在普通演奏里当个打酱油都有差距。如果一直任性下去,演奏就会变成自己的兴趣,而他们从未,从未真正走进过“演奏专业领域”里。
既然现实如此,行业和市场对他们的认可仅仅是“走后门的人假演奏就可以了”,那就去接受它、面对它。这就是你的水平配得上的工作机会,太残酷了,可这是真的。
也许是这种心情吧:怀揣着写作梦却无过人能力的文学青年,可能人生中最接近文字工作机会的是公司的宣传专员,让他去本市的报纸写一次软文,都是能让自己文字变成印刷体的机会。
另一个微妙的地方是有朱和卷。
卷从看见有朱的第一眼就说,你虽然在笑,但你眼中没有笑意。

而后来有朱也承担了所有“坏人”的角色,她是大家生活里的不定时炸弹。她爱钱又功利,随时随地就能利用别人。
这样一个人在被餐厅开除之后,挽着高帅富、手举大钻戒归来,大笑曰:“人生,小菜一碟。”

不要忘了一眼就识破她的卷。
卷也是个厉害的女人啊,她敢买假户口从魔鬼继父手下逃出来,淡定地用假名字生活这么多年,在必要时刻告发竞争对手(第一集的老音乐家)说谎。
既然四重奏陷入困难大家都为了生存想把演奏作为爱好,她就提出用自己“可能谋杀了继父的女骗子复出”的新闻当小提琴手的噱头来办音乐会,完成进入音乐厅演奏的梦想。
已经“炒作”,那不如做到底,第一首演奏曲目是舒伯特的《死神与少女》,会更惹人议论。她带着神秘的微笑告诉雀:你发现了我的心机,不要告诉别人。

这个眼神紧接着有朱那句“小菜一碟”出现,不仅让人联想卷如果真有功利心,战绩大概比有朱彪炳一百倍,是真正的“小菜一碟”。
但她没有,她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出这种招。
她只喜欢演奏时的自己。能安静地演奏,就很耀眼。

全剧有两个关于“梦想”话题的题眼。
一是『甜甜圈的洞』。
那位为了演奏机会不惜说谎招揽同情心的老人,留给四重奏一句话:音乐是甜甜圈上的洞。




到了后面别府进一步点题:没有这个洞,甜甜圈就是一块油腻无趣的大饼而已。
缺陷让它美好。缺陷即是美感。或者干脆说,生活里的痛苦和毛病,也都是艺术会诞生的地方。

那些容易被人指责的地方,也是每个人的灵气所在。
第二个题眼是『四流』。
四位主角是别别扭扭完成假演奏任务的。于是诞生了《四重奏》里这句台词:
有志向的三流,就是四流了。

真是戳心啊。
纵然你心里揣着舒伯特和巴赫,世界对你的评价就是三流。三流却心怀大志,于是更挣不到钱,上司不好管理,甚至连自己的生活都过不好,那是什么呢?
(另一种观点是这句话不过是某些人对有志向的贬损和打击。这样理解也没错,但不妨碍我们这里的最终结论。)
23岁就写出《东京爱情故事》的坂元裕二,如此年少得志,是为什么这样了解失意的痛苦?
看上去这是冷冷地戳穿四流们生活真相,但整个故事看完,我找到了坂元裕二对“梦想”真正的解答。
最后一集先是证实了这四个主角在别人眼里是就一个蹩脚乐团。
他们收到了一封听众写来的信。措辞十分激烈,毫不客气地指出他们的演出“太糟糕了”,形容这种音乐是“创造优秀音乐过程中多余的东西,就像从烟囱中排出来的烟灰一样,毫无价值,毫无意义,甚至不会被记住。”

写信的人觉得很不可思议:“这些人明明就像烟灰一样,到底是为什么演奏呢?”

写信者如此刻薄,因为他也是这样的人。他早早地认识到了自己才华有限,于是决定放弃,却跑来追问别人:你们为什么还要继续呢?有意义吗?有未来吗?

为什么这个人专门写信来问?
因为蹩脚的人坚持弹奏,那样的场景,也让他又开始想念接触艺术的好处。
梦想到底是什么呢?
梦想就是炸鸡边上的芹菜。

谁都不会专门吃那根芹菜,它看似无用,却让整盘炸鸡有了生机和美感。

你爱艺术,就是让自己油腻的生活里多了一根碧绿的芹菜。
没有它也可以,但有了它真的很好。
不要纠结该不该真的吃这根芹菜,也不要向它索取,享受它的存在,感谢它,就可以了。
有志向的三流,就是四流。
对,没有错,说得对。
那我还是要有志向。
我还是不想为了“小菜一碟”的人生而不择手段;我还是无法忘记梦想给人生带来的希望和安慰。
艺术水准可分一二三流;生存能力也可以分出一二三流。这些客观存在,大家都可以评判我,也许那一流的“金线”太高,此生都跨不过去。
但心境是自己决定的,艺术和梦想给人的快乐的真的。
炸鸡边上的芹菜多么无用,但我会坚持在这么俗气的餐点边上摆上一根芹菜,然后去体会它带来的改变。
有志向的三流,就是四流。
哦,那我是四流啊,很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移动开放平台  

GMT+8, 2024-6-16 15:2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