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社交网络发展至今,开始显露出更为惊人的力量。新应用或服务进入社交网络即时引爆,就像用户在等待它出现一样。随即开始的病毒式扩散,让创业者成为全民话题的焦点。而这一切是如何实现的?具备哪些特征的合作伙伴才可以被即时引爆?徐志斌老师做客PMCAFF微课堂为大家一一解答。
前期: PC 时代的流量来源 —— 搜索引擎
pc时代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我相信很多人会感同身受——BD。 当时BD是不受重视的,他和各大公司换友情链接,这样能带来什么好处? 1、PR值,提升你在搜索引擎中的排名,从搜索引擎中获得更多量。 2、交换链接本身直接能带来一定的量。考核是看每天给我们带来了多少PV、UV。 所有这些都是基于以下几点: 1、用户来源(流量来源)很重要,是很多网站服务和收入的来源。 2、搜索引擎很重要,交换友链的本质是为了提升PR值,也就是搜索引擎排名。这个时候搜索引擎占比非常高。印象中很多中小型网站能占到百分之八九十,大的网站相对占比也非常大,这时候搜索引擎是绝对的老大 。 社交网络成长期:逐渐成为优质流量来源。 北美画出了一条流量来源分析曲线——社交网络开始迎头向上,排到了第二名。这个变化让我们很震惊: 第一,终于有了另一块巨大新增来源来自非搜索引擎; 第二,在此之前社交网络都不成气候。 国内当时有QQ、白社会、若邻、海内…非常多,2004、2006年这一波一波所谓的社交网络都死气沉沉。2007年金融危机时,Twitter——逆势融资融了5500万美金,出乎人们意料。 2009年划出这个曲线让我们震惊的是,原来社交网络已开始出现了一个主流的东西。划出曲线之后,相对趋势已定,剩下的直接去做就好了。那时候我到了微博并受命组建团队,产品、运营、日常都投到这里,到2012年底,百度在监控全网流量时发现: 1,我们比国外滞后; 2,即使滞后但这个浪潮依然到来。
2012年底,虽然搜索引擎依然是老大,但是已经有另一块非搜索引擎出现了。很意思的是,一个月前有传统媒体的一位老大说“我们的流量来源怎样怎样”,这时候已经是2015年了,这种来自传统行业的后知后觉,相当恐怖。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引爆点 : 百度魔图和疯狂猜图让社交成为流量来源新渠道 2012年,百度监控国内曲线的时候,国外出现了一条新曲线—— drawsomething,drawsomething 一进入facebook就引爆。 有意思的是国内类似曲线是在2013年被两家公司画出来的——百度魔图和疯狂猜图。魔图本是一个即将被放弃的项目,不太像是我们印象中会引爆的应用。疯狂猜图是一个创业小团队,所以我们把它当做国内第一个一进入就被引爆掉的曲线。这种方式在现在也是很多项目拿风头的考核标准之一。大量投资人都在监控今天有什么引爆的应用,他获得一百万用户花了多长时间。 为什么社交网络会成为流量来源的新渠道呢 安德森2006年在《长尾理论》中的提到丰饶经济的概念,有三个典型代表:一个是社交、二个是电商、三个是搜索引擎,而今天的社交是典型的一个丰饶经济,账号、信息、应用、服务、活动都不缺,时间不缺、碎片化的东西不缺、货架也不缺。会非常清晰的看出丰饶经济的缩影。 社交不是新的东西,最早出现在社群中、再到qq群、垂直社区、微信微博,从BBS开始,其实就是你解决了什么样的根本性问题让用户使用。在什么都不缺的情况下,在丰饶的情况下,解决了什么诉求,才会让他乐此不疲的来用。今天明天都在用、亲朋好友都来用。 为什么这些脑残应用能活,而那些严肃牛逼的应用死了? 我们面对一个什么样的应用?打飞机、how old、魔漫、美图秀秀、小咖秀,这些都可以说是脑残应用,但为什么这些脑残应用能活,而那些严肃牛逼的应用死了?这里有一个大背景,叫碎片化,也叫粉尘化。就像刚开始我们团队的状况,把团队打散,产品运营商务捏合,用两三个人去面对,小团队也抗的住。这里面就有今天业界所关注的一个问题——个体化。这个更大的背景,其实是粉尘化。在大量信息涌来前,用户一目十行的大量放弃信息。在大量信息面前,你可能是毫秒级的。在毫秒级、秒级的过程中,庞大的公司就没有用了,这需要适应、去调。你可以说他是廉价娱乐,廉价娱乐其实是用最少的时间投入就可以完成的,当然这也是趋势,但对于产品的引爆,进入幂律曲线(《从O到1》)头部的。你仍然要解决三个核心的问题:我想塑造在他人面前的形象,我想维系在某些人群中的关系、我想表达某种诉求。 1 、塑造他人面前形象 以足迹为例,在书里面可以看下它的数据,其实足迹就做了一件事情,帮用户塑造一个更小资、文艺的形象嘛,它就创造了大片模式帮助用户来解决这个问题。 就如当年的爱情公寓,私密的社交应用、在做装扮空间,在那里我要勾引一个小姑娘,用习惯在上面装扮空间,让他看起来很酷很有钱很有魅力,来吸引那些小姑娘。但不幸的是,到了qq上面,不太有空间去展示了,而是转变为那个钻、我要更多的钻,那个星星月亮挂机、我去买会员让自己看起来很炫酷。 这一点,也在网游上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当年的传奇,在传奇游戏上经常会去买装备,买什么的。经常会出现一个现象,一个服务器一个大土豪全搞定了。那种土豪就特别追求限量、追求最大,那些大刀、装备、宠物,只有你有没有别人有。在这个过程中,都在充沛的反应出用户想要去炫耀,想要去展示的愿望。 2 、维系关系 这块其实非常有意思,疯狂猜图就是靠这个搞定的,就是我搞不懂你来帮我吧。哪怕他是一个游戏,我帮你了是不也是维系了关系了。因此我们发现,左右关系对社交应用帮助非常大。 3 、表达某种诉求 , 比如深夜睡不着出来点赞。这一点,还有用的很好的,当时有个产品叫碰碰,其实就是由游戏打爆的,你懂我吗?我是谁,我多大了……发给好友让他填答案。然后会发现原来你的分值这么低,那你看是不是要请我吃饭?用这个把好友之间的关系激活了,其实是一种玩笑工具,是一种社交当中求助的缩影。求助这个,在《社交红利》第一本书中有提到,慈善泛滥的爱心非常有用,其实是在这里头。社交在观察过程中发现,他不是一个做结论的东西。而是在观察过程中,把现象总结出来就可以啦。更重要的是如何把他用好,帮助思考。 其实在社交中充分反应出来这三个机制,用户在什么都不缺的情况下,解决了什么关键性的问题,才会让他乐此不疲的来用。我们发现,社交中这三个诉求非常明显和集中。这时候,会有几个主轴出来 1 ,图片类的应用。美图秀秀、足迹、魔漫、脸萌、howold…这类诉求非常火。 2 , 小游戏。比如打飞机,表达了什么诉求?答案很诡异,游戏帮助表达我想浪费时间,我想塑造自己在他人面前的现象,打飞机,本周排名。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让他引爆。 3 , 短视频。微拍、微视、美拍、小咖秀,所面对的诉求跟社交小游戏一样——表达我想浪费时间;我想维系在某些人群中的关系;我觉得这个很好看。在这里面,诉求可以充沛的反应出来。 如何才能做到社交网络的病毒式扩散传播? 社交病毒扩散的现象提炼出来两个问题: 1,为什么要分享? 2,为什么要点击? 为什么要点击,有三个答案:出于好奇、出于想学、出于共鸣。这个答案是从网络媒体,BBS、微博微信当中找到的。我们看到一个矛盾,即微信带给业界的流量和用户非常大,但打开率、点击率在逐年下降。只有一点差异,网络媒体,要求数字限制,非常严谨。论坛不要求。把二者合到一起,就是口语化、带数字、降低思考成本、降低理解成本,这才是关键。关键当中,有三个东西在闪闪发光,使人好奇、使人想学、使人思考。后来我们再从数据中看,发现答案一模一样,没有变化。 所以正好,把两个问题解决掉了,为什么分享、为什么点击?把这两个咬合起来看,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病毒扩散链。它们都是基于一些很小的现象发生的,粉尘化会导致用户越来越不耐烦,因此需要产品越来越简单,理解成本、使用成本、使用时间、反应时间越来越快,这个时候大团队然而显现了弱势,而小团队能更好的适应这个情况。 Q&A Q1 :大部分产品生命周期是不是会变短? A:类似的情况发生在几个场景中,第一是传媒,第二是电商、第三才是社交。但电商都不会认为本身是一个生命周期变短的东西。其实我个人也认为这个变短是不存在的,比如电商,准确说他是周转的速度在变快,推陈出新的速度更快了而已,并不是生命的周期变短。 Q2 :塑造形象、维系关系、表达诉求是不是刚需? A:是不是刚需非常关键的是需要不同的产品和语境。比如阿里,用个词去形容,是什么呢?“抢”,双十一大家要去抢。腾讯用一个词去形容是“比”,比什么?比你强、比你帅、读书比你好。尤其要去面临一个场景的问题,在单调的time line当中,你能去干什么。 Q3 :为什么在年青人当中, QQ 比微信更受欢迎? A:QQ比微信更受欢迎,这个其实没有问题。社交应用的数量越来越多,可能消费几十个甚至上几百个应用,但不会都用同一种形式来呈现。第二个我们称之为“三近一反”——兴趣相近、年龄相近、需求爱好相近,所有相近的人会自动被聚集到一起。 Q4 :为什么现在的社交平台没有将原来的 BBS 等级制度延续下来? A:直白的看,腾讯用的屡试不爽。QQ时代、微信时代都在比。看今天的微信读书、微信运动,也是在比。第一句话是“让阅读不再孤单”这是障眼法,第二句话“和好友比拼阅读排行”又是在比。另一个用的好的是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始终有一票人在竞技场PK,刚进去一定不会直接PK大BOSS,但一定是比你进去多一天或高那么一点的人和你比,让你有一种动力再去进行付费,往前跑。
|